时间: 2025-04-30 17: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4:58
坠甑(zhuì zè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打破的甑不再拾起”,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就不必再去计较或后悔。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郭太传》:“客居太原,荷甑墯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坠甑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对已经发生的错误或损失的释然态度,强调接受现实,不再纠结。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讨论中,可能会用来探讨接受失败和放下过去的重要性。
同义词:亡羊补牢、既往不咎 反义词:悔不当初、追悔莫及
坠甑的词源直接来自于《后汉书》的故事,描述了一个甑(古代的一种炊具)掉在地上破碎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比喻已经发生的不可挽回的事情。
在传统文化中,坠甑**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和“顺其自然”的哲学,强调接受现实,不与命运抗争。
坠甑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释然和接受。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不可避免的失败或损失时,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无谓的情感消耗。
在我的生活中,坠甑这个词汇帮助我在面对一些无法改变的情况时,学会放下,不再纠结,从而能够更专注于解决问题和向前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坠甑:
岁月如流,坠甑已破,
不再回首,前路漫漫。
心随风起,梦逐云飞,
放下过往,拥抱明天。
坠甑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个破碎的甑,听觉联想可能是甑破碎的声音,这些联想都强调了不可挽回和放下的概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t bygones be bygones”,意思也是让过去的事情过去,不再纠结。
坠甑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如何在接受现实的同时,保持积极向前看的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学会了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可逆**时,如何更好地管理我的情绪和行为。
1.
【坠】
(形声。从土,队声。坠落到地上,故从土。本义:落下,掉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墜。-隊,从高陨也。 、 《尔雅》-墜,落也。 、 《广雅》-墜,堕也。 、 《公羊传·文公三年》-死而坠也。 、 《楚辞·离骚》-朝饮木籣之坠露兮。 、 《楚辞·九歌·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 、 《吕氏春秋·察今》-自舟中坠于水。
2.
【甑】
(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本义: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甑,甗也。 、 《方言》五-甑,自关而东谓之甗,或谓之甑。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甄爨,以铁耕乎? 、 《后汉书·孟敏传》-荷甑堕地,不顾而去。 、 宋·陆游《杂题六首》-朝甑米空烹芋粥,夜缸油尽点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