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0: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48:54
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世俗日浅,小小举措已足以震动一世,使秘书得展其所为,于今日断可以~。
1.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3.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
4.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1、“风行草偃”的拼音为 fēng xíng cǎo yǎn。
2、该成语的意思是风吹动草木,形容顺应潮流,带动周围事物的变化,常比喻势力强大者,能够左右他人或事物。
3、在现代汉语中,也被用作比喻灵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强调顺势而为的重要性。
4、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记载,说明了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5、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政治、商业等领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1、在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我们必须学会像风行草偃一样,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2、他的演讲颇有风行草偃之势,瞬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
3、要想在职场中立足,适应环境、风行草偃是非常关键的。
4、领导者应该具备风行草偃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引领团队前行。
5、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快速反应,才能做到风行草偃,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1、风行草偃与其他成语如‘乘风破浪’都强调了顺应自然力量的重要性。
2、在现代社会,个人的适应能力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相结合,可以形成‘风行草偃’的强大力量。
3、在历史上,许多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善于利用‘风行草偃’这一原则,实现伟大成就的。
4、风行草偃的概念也可延伸至生态学,探讨生物如何顺应环境变化。
5、在企业管理中,灵活的战略调整可视为一种‘风行草偃’的反应,增强了团队的竞争力。
风行草偃,草木随风摇摆,常常比喻势力强大者可左右他人的意志。
风行草偃,古有云:风行草偃,君子之所为。
风行草偃者,意在于风采之势,动则扬举。
风行草偃,时势使然,昔日之逻辑,今如是也。
风行草偃,众人皆随,贤者所能,时势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