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6:54
词汇“完案”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完案”字面意思是指完成案件或案件的处理。在法律领域,它通常指的是一个案件经过审理、判决并执行完毕,所有的法律程序都已经结束。
“完案”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完”和“案”两个字组成。其中,“完”表示完成、结束,“案”在法律语境中指案件。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在法律领域中逐渐固定下来,用于描述案件处理的最终状态。
在**,法律体系和文化中,“完案”强调的是法律程序的完整性和正义的实现。它体现了社会对法律程序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
“完案”这个词给人一种结束和完成的感觉,通常伴随着一种解脱和满足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法律的权威和正义的实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完案”这个词,但如果涉及到法律问题或案件的解决,这个词会显得非常专业和恰当。
在创作中,可以将“完案”融入到法律题材的故事中,描述一个复杂案件的最终解决,展现法律的力量和正义的胜利。
结合法律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如《法律与秩序》(Law & Order),可以更好地理解“完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感受到案件解决的紧张和激动。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使用“case closed”或“case resolved”来表达类似的含义。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案件处理的最终状态。
通过对“完案”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法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使用场景。这个词不仅体现了法律程序的完整性,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
1.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
2.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