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5:28
“概论”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一学科或主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的简要介绍或总体论述。它通常用于教育领域,作为入门课程的名称,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在学术语境中,“概论”常用于课程名称,如“哲学概论”、“经济学概论”等,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框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概论”来指代对某个话题的简要说明,例如:“我给你概论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在专业领域,“概论”可能用于技术文档或手册的开头,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同义词中,“简介”和“导论”更侧重于介绍和引导,而“入门”和“基础”则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反义词则指向更深入、专业的内容。
“概论”一词源于汉语,由“概”和“论”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概”有大致、总体的意思,“论”则是论述、讨论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概论”逐渐被用于教育和学术领域,成为一种常见的课程类型。
在教育体系中,“概论”课程是学生接触新学科的第一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在社会层面,概论性质的书籍和文章帮助公众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科学进展。
“概论”一词给人以正式、学术的印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严肃的课堂和厚重的教科书。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概论”课程往往是我在大学里接触新学科的第一步。例如,通过“社会学概论”,我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概论”:
在知识的海洋里,
概论是那最初的航标,
引领着探索者,
穿越未知的波涛。
视觉上,“概论”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本打开的书,书页上密布着文字和图表。听觉上,它可能与教授的讲解声、学生的笔记声交织在一起。
在英语中,“概论”可以对应为“Introduction”或“Overview”。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这类词汇都承担着为学习者提供基础知识的角色。
“概论”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起点,它帮助我们建立基础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概论”一词,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知识。
1.
【概】
(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hú)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
同本义。
【引证】
《楚辞·惜誓》-同权槩而就衡。 、 《礼记·月令》-斛甬,正权概。 、 《韩非子·外储说》-槩者,平量者也。
【组词】
概量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