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53:36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中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而保持恒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导致宏观上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在专业领域,如化学和物理化学中,“化学平衡”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描述反应体系的稳定状态。在教育领域,它也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用于教授学生理解反应的动态特性。在口语和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提及,通常是为了比喻某种稳定或静止的状态。
同义词“动态平衡”强调了平衡的动态特性,而“反应平衡”则更直接地指向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反义词则描述了反应仍在进行,尚未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
“化学平衡”一词源自化学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在19世纪,随着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明确和深化。
在科学教育中,化学平衡是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基础的重要概念。它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在化工生产中控制反应条件以达到最佳的产率和效率。
化学平衡可能让人联想到稳定、和谐和精确控制。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与追求平衡和稳定的生活态度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化学平衡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家庭化学品的使用,比如了解清洁剂的成分和反应条件,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将化学平衡比喻为人际关系的稳定状态:“我们的关系如同化学平衡,微妙的调整维持着长久的和谐。”
视觉上,化学平衡可能让人联想到实验室中的试管和烧杯,以及精确的测量和混合。听觉上,可能是实验室中仪器操作的轻微声响。
在不同语言中,“化学平衡”通常有直接的对应词汇,如英语中的“chemical equilibrium”,德语中的“chemisches Gleichgewicht”。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和科学传统中都有相似的含义和应用。
化学平衡是一个深刻而实用的化学概念,它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也能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平衡和稳定。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并在多个层面上丰富我们的思考和表达。
1.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3.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4.
【衡】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引证】
《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秋而载尝,夏而福衡。 、 《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衡,牛触,横大木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