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3:11
喜神:在中文里,“喜神”通常指的是带来好运和幸福的神祇。在民间信仰中,喜神被认为是能够保佑人们婚姻美满、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的神灵。
“喜神”一词源于**古代的民间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象和功能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有所变化,但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带来好运和幸福。
在**文化中,喜神是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尤其在婚礼、新年等喜庆场合,人们会特别祈求喜神的保佑。这种信仰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提到“喜神”,我联想到的是温馨、和谐的画面,如家庭团聚、孩子们的笑声,以及充满希望和乐观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遇到重要的决策或**时,我会想象喜神在身边,给予我力量和勇气,帮助我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喜神”:
春风拂面,喜神降临,
桃红柳绿,岁月静好。
心中有爱,人间值得,
愿你我,共赴美好。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慈祥的老者,手持桃枝,微笑着向人们洒下金色的光芒。背景音乐是轻快愉悦的旋律,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信仰可能是“幸运之神”或“守护天使”,它们在功能和象征意义上与“喜神”相似,都是带来好运和保护的存在。
“喜神”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1.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2.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