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41:19
乘方 是一个数学术语,指的是一个数(称为底数)自乘若干次(称为指数)的操作。例如,(2^3) 表示 2 自乘 3 次,即 (2 \times 2 \times 2 = 8)。乘方通常用于表示重复的乘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
乘方的概念在古代数学中就已经存在,但其现代形式和符号系统主要是在17世纪由数学家如笛卡尔和牛顿等人发展起来的。英语中的“exponentiation”一词源自拉丁语“exponens”,意为“展示”或“伸出”。
乘方作为数学基础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计算和理解复杂现象的工具。
乘方作为一个数学术语,通常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它代表了数学中的精确性和逻辑性,给人以严谨和可靠的印象。
在学生时代,乘方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乘方也常用于计算复利、增长率等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乘方般增长的爱,每一层都更加深邃。”
乘方可以联想到几何图形的递增,如正方形的边长增加导致面积呈平方增长。听觉上,乘方的概念可能与音乐中的和声递增相联系。
在不同语言中,乘方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普遍的。例如,在德语中,乘方称为“Potenz”,在法语中称为“exposant”。
乘方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也是逻辑思维和精确表达的体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乘方的概念有助于提高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1.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