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2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27:11
乘坐:指人或动物坐在交通工具上,如汽车、火车、飞机、船只等,以便移动或旅行。
“乘坐”由“乘”和“坐”两个字组成。“乘”字古汉语中意为“骑”或“坐”,“坐”字则指“坐下”。两者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乘坐”,表示坐在交通工具上进行移动。
在现代社会,“乘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反映了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和便捷性。它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词汇,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乘坐”常带有一种期待和兴奋的情感,尤其是对于旅行或新体验。它也可能引发对安全和舒适的考虑。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乘坐公交车和地铁上下班,这种经历让我对“乘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诗歌: 乘坐时光的列车, 穿梭在记忆的隧道, 每一站,都是往昔的风景。
视觉:想象一个人坐在飞机的窗边,望着外面的云海。 听觉:地铁车厢内广播的声音:“下一站,XX站,请准备下车。”
在英语中,“乘坐”可以对应为“ride”或“take”,如“ride a bus”或“take a flight”。不同文化中,对于乘坐交通工具的体验和感受可能有所不同。
“乘坐”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实用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移动的方式,还承载了人们对旅行的期待和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乘坐”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1.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2.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