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19:38
哺乳动物是指一类具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的温血脊椎动物。它们通常具有毛发,且大多数种类为胎生,具有复杂的脑部结构和高度发达的社会行为。
在文学中,哺乳动物常被用来象征自然、野性或母爱。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一类动物,如“狗是哺乳动物”。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哺乳动物的分类、生理特征和进化历程是研究的重点。
“哺乳动物”一词源自拉丁语“mammalia”,由“mamma”(乳房)和“-alia”(表示一类事物)组成。在古希腊语中,类似的词汇是“thēria”,意为野兽。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这一分类逐渐细化,形成了现代的哺乳动物分类学。
在许多文化中,哺乳动物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狮子在西方文化中象征勇气和力量,而在东方文化中,熊猫则象征和平与友谊。
哺乳动物常引起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它们的多样的形态和行为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动物园的一次参观中,我被一种罕见的哺乳动物——树懒的缓慢动作和温和眼神深深吸引,这让我对哺乳动物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哺乳动物”:
在森林的深处, 哺乳动物的低语, 编织着生命的歌谣, 每一声心跳, 都是大地的回响。
看到“哺乳动物”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自然纪录片中那些生动的画面和背景音乐,如BBC的《地球脉动》系列。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mammal”,法语的“ mammifère”,德语的“Säugetier”,虽然发音和拼写不同,但都指代同一类动物。
“哺乳动物”这一词汇不仅是生物学分类的基础,也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界的桥梁。它激发了我们对生命多样性的好奇和尊重,是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哺】
(形声。从口,甫声。本义:口中含嚼的食物)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高帝纪》-辍饭吐哺。 、 《汉书·匈奴传赞》-稚子咽哺。 、 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组词】
一饭三吐哺
吃食。
【引证】
《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 《孟子·离娄上》-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
【组词】
哺啜
2.
【乳】
(会意。从孚)。甲骨文中象手抱婴儿哺乳形。“孚”是以爪抱子哺乳。本义:生子,生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 、 《书·尧典》传-乳化曰孽。 、 《尸子》-胎生曰乳。 、 《史记·扁仓传》-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 、 《吕氏春秋·音初》-主人方乳。 、 《汉书·李广苏建传》-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组词】
乳子、 乳舍、 乳妇、 乳卵(产(下)蛋、 乳抱
3.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4.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