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3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35:01
[刍荛之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割草和采薪时所见到的景象。基本含义是指从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中得到的见解或认识。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获得深刻的认识或智慧。
在文学作品中,[刍荛之见] 常用来形容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或人生感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哲学、文学评论中,它可能被用来评价某人的见解深刻且贴近生活。
同义词:
反义词:
[刍荛之见]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刍荛之言,圣人择焉。”原意是指割草和采薪的人所说的话,圣人也会选择听取。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从日常小事中得到的深刻见解。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和行动的统一。[刍荛之见]** 体现了这一思想,强调通过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获得知识。
这个成语给人以谦逊、深刻和贴近生活的联想。它提醒人们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因为这些小事往往蕴含着大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因为[刍荛之见] 可能就隐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刍荛之见,
一叶知秋,岁月静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田园风光图,农夫在田间劳作,从中体现出[刍荛之见] 的意境。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乡村音乐,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the ground up”,强调从基础开始,从最简单的事物中获得深刻的理解。
[刍荛之见]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因为这些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点滴。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但军旅之事,容当陆续奉献,~,供将军斟酌可否。
1.
【刍】
(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义:割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象断草包束以饮马牛者也。-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 《周礼·太宰》-七曰刍粖之式。 、 《左传·昭公十三年》-淫刍荛者。 、 《左传·昭公六年》-禁刍牧采樵。 、 《越绝书·外传本事》-刍莝养马。
【组词】
刍牧
2. 【荛】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