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8:49
宣令: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宣布命令或指令,尤其是在官方或正式的场合。它强调的是一种权威性和正式性的传达。
宣令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宣”意味着宣布或传达,“令”意味着命令或指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其正式和权威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宣令常常与皇权和权威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种不可违抗的命令。在现代社会,宣令在政府和军事领域仍然保持着其正式和权威的地位。
宣令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严和权威。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君王和将军,以及他们在下达命令时的严肃和不可违抗性。
在我的生活中,宣令这个词并不常遇到,但在观看历史剧或阅读历史书籍时,常常会看到这个词的使用,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权威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宣令:
晨曦初露,将军宣令,
战鼓隆隆,士兵齐声应。
铁甲寒光,刀剑交鸣,
历史长河,一幕幕重现。
宣令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古代战场上将军站在高台上,手持令旗,大声宣布命令的场景。视觉上,我可以看到士兵们整齐的队列和将军严肃的面孔。听觉上,我听到战鼓的隆隆声和士兵们的齐声回应。
在英语中,宣令可以对应为“proclaim”或“command”,但这些词在英语中的使用可能没有宣令在中文中那么强调权威和正式性。
宣令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很强的权威和正式性,常常用于描述官方或正式场合下的命令或指令。它在文学、历史和官方文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给我带来了庄严和权威的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宣令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正式和权威的语境。
1.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