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18:0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7 18:05:29
“大眼瞪小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两个人互相瞪着对方,眼睛一大一小,形容双方因惊讶、困惑或无计可施而互相看着对方,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尴尬、无奈或不知所措的情境。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绘人物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遇到突发**或意外情况时。在口语中,它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尴尬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的反应。在专业领域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常见。
同义词:面面相觑、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反义词:应对自如、胸有成竹
“大眼瞪小眼”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太清楚,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视觉形象的生动描述。这个成语可能在民间流传中逐渐形成,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突发时的自然反应,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普遍感受。它也体现了汉语中对形象化表达的偏好。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尴尬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的那种无助感,以及在社交场合中出现的尴尬局面。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公司会议上,老板突然提出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话题,我只能和其他同事大眼瞪小眼,希望有人能给出答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风暴来袭,我们大眼瞪小眼,
心中无计,唯有相视无言。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眼睛瞪得大大的,表情尴尬。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默的氛围,因为没有人在说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ring at each other in disbelief”或“at a loss for words”,但这些表达没有“大眼瞪小眼”那么形象和生动。
“大眼瞪小眼”这个成语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面对尴尬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的状态。它在汉语中非常常用,能够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情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情感和社交场景。
兄弟俩大眼瞪小眼。
他们在一起~,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3.
【瞪】
睁大眼睛直视。
【引证】
《广韵》-瞪,直视貌。 、 《晋书·郭文传》-文瞪眸不转。 、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齐首目以瞪眄。(眄:斜视)
【组词】
瞪目、 瞪瞪
用力睁大。
【引证】
《玉篇》-瞪,怒目直视貌。 、 《宋史·盛度传》-往往瞪视而诟詈之。
【组词】
瞪瞢、 瞪愕
4.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5.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