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20
奔亡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急速逃离”或“逃亡”。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恐惧、危险或其他紧急情况而迅速离开某个地方的行为。
“奔亡”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奔”(急速移动)和“亡”(离开、消失)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亡”也有“死亡”的意思,因此“奔亡”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带有“冒死逃离”的含义。
在**历史上,“奔亡”常常与战乱、政治动荡或自然灾害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生存本能和求生意志。
“奔亡”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迫和不安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混乱、恐惧和不确定性。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历过紧急撤离或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奔亡”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星光指引着奔亡的旅人,穿越荒野,寻找希望的灯塔。”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lee”或“escape”,它们在语义上与“奔亡”相近,但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奔亡”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和历史背景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动作,还承载了人们在危机中的情感和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情感和历史维度。
1.
【奔】
直往;趋向。
【引证】
《红楼梦》-只见那边两骑马直奔凤姐车来。
【组词】
直奔实验室
竭尽全力。
【引证】
明·汤显祖《牡丹亭》-(旦)娘,你女儿不幸,作何处置?(老)奔你回去也,儿。
【组词】
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