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9:44
“奔儿头”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京方言中使用,指的是人的额头突出,形状像马的额头,即所谓的“马头”。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额头特别高或者突出。
在口语中,“奔儿头”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有时带有幽默或调侃的意味。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人类学或遗传学等领域时,可能会提及这种特定的头部形状。
同义词:高额头、凸额、高颧骨 反义词:平额、低额
“奔儿头”这个词汇的来源可能与北京方言中的“奔儿”有关,后者在某些语境中可以指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额头形状。
在**文化中,额头被认为是智慧和福气的象征。因此,一个突出的额头有时会被看作是吉祥的标志。然而,这个词汇的使用也可能受到个人审美观念的影响,有些人可能认为奔儿头是一种美丽的特征,而有些人则可能不这么认为。
对于我来说,“奔儿头”这个词汇带有一种亲切和幽默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额头突出、聪明伶俐的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会让人想起那些经典的喜剧角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听到长辈用“奔儿头”来形容那些额头特别突出的孩子,通常伴随着一种喜爱和期待的情绪,认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奔儿头像山峰耸立,智慧的光芒从那儿散发。”
看到“奔儿头”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那些额头突出的雕塑或绘画作品,以及那些描述聪明人物的古典音乐。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奔儿头”的词汇,但类似的描述可能会用其他词汇来表达,例如“high forehead”(高额头)。
“奔儿头”这个词汇虽然是一个方言词汇,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增加了描述人物特征的生动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有趣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
【奔】
直往;趋向。
【引证】
《红楼梦》-只见那边两骑马直奔凤姐车来。
【组词】
直奔实验室
竭尽全力。
【引证】
明·汤显祖《牡丹亭》-(旦)娘,你女儿不幸,作何处置?(老)奔你回去也,儿。
【组词】
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