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3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35:55
“曲逆”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曲”和“逆”。字面意思上,“曲”通常指弯曲、不直,而“逆”则指相反、不顺。结合起来,“曲逆”可以理解为曲折不顺、违背常规的意思。
在文学作品中,“曲逆”可能用来形容情节的复杂或人物命运的坎坷。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某人的行为或事情的发展与预期相反。在专业领域,如数学或物理学,“曲逆”可能指某种非线性的、反常的现象或过程。
“曲”和“逆”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在古代文献中,“曲”常用来形容物体的形状,而“逆”则用来描述方向或行为的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曲逆”这个词汇,用来形容复杂或不顺的情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曲逆”可能与“命运多舛”或“人生坎坷”等概念相关联。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曲逆”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复杂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些困难时的坚韧和智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其进展充满了曲逆。每次我们都以为事情会顺利进行,但总会出现一些意外的障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曲逆”:
命运的曲线,
在人生的画布上,
绘出曲逆的轨迹,
每一转折,都是一次考验。
视觉上,“曲逆”可能让人联想到蜿蜒曲折的道路或复杂的迷宫。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一首旋律复杂、充满变化的乐曲。
在英语中,“曲逆”可能对应于“tortuous”或“perverse”,这两个词都有曲折或反常的含义。
“曲逆”这个词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生活中的复杂和不可预测性。它提醒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和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逆】
(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 《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 、 《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 、 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 陶潜《自祭文》-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组词】
逆战、 逆厘、 逆劳、 逆暑、 逆视、 逆送、 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