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0:23
律己 的字面意思是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或道德标准。这个词汇强调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和控制,以达到更高的道德或行为标准。
在文学作品中,“律己”常用来描述那些自律性强、能够自我克制的人物形象,如《论语》中的孔子,他提倡“君子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自律行为,例如:“他真是个律己的人,从不迟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中,“律己”可能指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同义词:自律、自控、自制、自省 反义词:放纵、纵容、任性、无拘无束
同义词中,“自律”强调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控”侧重于控制情绪和行为,“自制”指自我克制,“自省”则是自我反思。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律己”相反的态度和行为。
“律己”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律”字最初指法律、规则,后来引申为约束、规范;“己”指自己。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论语》中就有多处提到君子应如何律己。
在**传统文化中,“律己”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广泛用于教育、管理和个人发展等领域,强调个人责任和自我提升。
“律己”这个词给人以正面、严肃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责任感、成熟和自我提升。它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和行为标准,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律己甚严,不仅在学术上要求严格,生活上也极为自律,这种榜样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认识到律己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律己之人,步履坚定,心无旁骛。”
视觉上,“律己”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整洁有序的书房,或是清晨公园中晨练的人们。听觉上,可能是清晨的鸟鸣和远处传来的晨练音乐。
在英语中,“律己”可以对应为“self-discipline”或“self-contro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个人对自己的约束和管理。
通过对“律己”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自律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
2.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