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4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49:45
“心迹双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内心和外表都十分清白、纯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在行为上无可挑剔,而且在内心也是纯净无瑕的。
在文学作品中,“心迹双清”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道德品质或行为举止。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公正和清白的必要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心迹双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个人品德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评价个人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迹双清”正是对个人修身的一种理想状态的描述。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纯洁、高尚和无可挑剔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行为和内心上都追求最高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听到长辈用“心迹双清”来教育年轻一代要保持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行为。这个成语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心迹双清如明月,照见世间万般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清澈的湖水边,湖水映照出他/她纯洁的面容。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纯净、节奏平稳的乐曲,如古典音乐中的小夜曲,来增强“心迹双清”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re in heart and deed”,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相似的含义。
“心迹双清”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一种理想化描述,也是对社会道德的一种期望。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占此地荷亭竹榭,还期~。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3.
【双】
(会意。从雔,从又,持之。雔(chóu),两只鸟。又,手。本义:一对)。
禽鸟二只。
【引证】
《说文》-雙,隹二枚也。 、 《方言六》-飞鸟曰双。 、 《公羊传·宣公五年》。正义:“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4.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