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9:51
“心远”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心灵远离,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内心状态,指心灵超脱于世俗之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高远。
在文学中,“心远”常用来形容诗人或文人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如“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心远”来形容某人心态平和,不拘泥于琐事。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用来描述个体对现实的超然态度。
同义词中,“心静”强调内心的平静,“超然”强调对事物的超脱态度,“淡泊”则强调对名利的淡漠。反义词中,“心浮”和“浮躁”都表示内心不安定,“拘泥”则表示过于拘束于细节。
“心远”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陶渊明的诗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成为表达精神追求和内心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心远”与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有关,强调内心的超脱和精神的自由。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心远”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自由。它让我联想到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如山林、湖泊,以及那些追求精神自由的文人墨客。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能保持一颗心远的心态,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教学和研究,这种态度对我影响深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远”:
心远如山间清泉,
流淌在喧嚣之外。
任世事纷扰,
我自宁静如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画面中一个人独自坐在山巅,远眺云海,表达出心远的状态。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来表达心远的宁静和深远。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etached”或“transcendent”,它们也有超脱和超越的含义,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心远”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精神追求和内心状态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