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7:42
吹篪乞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吹奏篪这种古代乐器来乞讨食物。篪是一种古代的竹制吹奏乐器,形状类似于笛子。这个成语比喻人处于困境,不得不以某种技艺或手段来求生存。
在文学作品中,吹篪乞食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悲惨境遇,如在古代诗词中描述流离失所的文人或艺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人生困境或社会底层生活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
同义词:乞讨、乞食、讨饭、流浪、落魄 反义词:富贵、显赫、荣华、得意、安逸
吹篪乞食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篪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困境和无奈,成为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比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往往被赋予高尚的地位,但历史上也不乏文人因政治动荡或个人不幸而陷入困境。吹篪乞食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悲悯,联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它提醒人们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尊严和坚韧。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或个人经历时,可能会被用来形容那些因各种原因而陷入困境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雪夜归人,吹篪乞食声。
寒光照孤影,世事两茫茫。
想象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街头吹奏着篪,声音凄凉,周围是冷漠的行人。这种场景可以引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gging for bread”(乞讨面包),但缺乏与中国文化中篪这种乐器的特定联系。
吹篪乞食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困境和无奈,它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个成语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也能在现代语境中提供丰富的表达和思考。
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春秋时期,费无极怂恿楚平王占有太子毕建的新娘,设计要害死太子毕建及他的老师伍奢全家,派儿子费得雄去樊城诱骗伍员回京受诛。伍子胥得到的消息,就逃出楚国,到吴国的街市上靠吹箫乞讨为生,后被人发现推荐去辅佐吴王攻楚
曾经名噪一时的艺术家如今到了~的地步。
1.
【吹】
(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吹,嘘也。 、 《庄子·逍遥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组词】
吹火筒;吹火、 吹网、 吹吁
2.
【篪】
(形声。从竹,虒(sī)声。本义:古时候一种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泛指吹管乐器。
【引证】
《洛阳伽蓝记》-快马健儿,不知老妪吹篪。
3.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