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4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45:57
“位极则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地位或权力达到极高程度后,往往会带来不幸或衰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因为权力过大而最终导致自身或家族衰败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位极则残”常被用来警示权力滥用和贪婪的后果。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评论历史人物或现代政治人物的命运。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社会动态。
同义词“权极必衰”和“盛极必衰”都强调了权力或地位达到顶峰后必然会衰败的道理,而反义词则描述了权力和地位的顶峰状态。
“位极则残”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和道家对权力和道德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历史作品中,成为描述权力动态的常用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于权力和地位的复杂看法,既认识到权力的吸引力,也警惕其潜在的危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谨慎对待权力,避免因权力过大而导致的个人或集体的悲剧。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示和忧虑,联想可能包括历史上因权力过大而衰败的君主和家族,以及现代社会中类似的案例。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反思和讨论个人职业发展中的权力和责任问题,提醒自己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警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位极则残,权高必衰,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泪。”
视觉上,可以联想
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1.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2.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3.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
4.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