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0:32
处刑:字面意思是指对犯罪者执行刑罚,通常涉及死刑、监禁或其他形式的惩罚。在法律和司法领域,处刑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正式的、法律规定的惩罚措施。
处刑一词源自汉语,其中“处”意味着执行或处理,“刑”指刑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法律领域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刑罚执行的标准术语。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处刑的形式和意义有着显著的差异。例如,在某些古代文明中,公开处刑是一种社会控制和威慑的手段,而在现代社会,处刑更多地被视为法律程序的一部分,强调公正和程序正义。
处刑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严肃、沉重甚至恐怖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法律的权威、生命的脆弱以及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
在个人生活中,处刑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涉及到法律相关的事务或新闻报道。例如,当新闻报道某国执行了死刑时,这个词会被用来描述**的核心内容。
在诗歌中,处刑可以被用来象征死亡、终结或重大转变:
“在寂静的广场上,历史的阴影下, 处刑的钟声敲响,终结了一个时代。”
处刑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刑场、沉重的铁链声、或是法官的庄严宣判。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黑白的法庭场景或阴暗的监狱。
在不同文化中,处刑的具体形式和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死刑可能被广泛接受,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视为极端和不人道。
处刑是一个在法律和司法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刑罚的执行,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惩罚的看法。在学*语言和理解社会文化时,了解和分析这样的词汇是很有价值的。
1.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