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23:58
词汇“手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文书用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手泐”字面意思是指亲手书写的信件或文书。其中,“手”指亲手,“泐”是古代文书用语,意为书写、记录。因此,“手泐”可以理解为亲手书写的文字材料。
在古代,“手泐”常用于正式的书信或官方文书中,表示文件是由作者亲自书写,具有一定的正式性和权威性。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营造一种古雅、庄重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人更倾向于使用“亲手写的信”或“手写信件”等表达。
“手泐”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文书用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书写方式的变革,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手写”、“亲笔”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书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手泐往往代表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诚意。在官方文书中,手泐更是权威和正式的象征。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泐的使用场景大大减少,但它仍然承载着一种传统文化的韵味。
提到“手泐”,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以及书写者投入的情感和时间。这种亲手书写的信件往往比电子邮件或打印件更能传达出写信人的真诚和用心。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机会使用“手泐”这个词汇,但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如写给亲友的信件或重要的文书,我会尽量亲手书写,以表达我的诚意和重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手泐”:
墨香飘溢,字迹如行云流水,
一纸手泐,承载着千年的情谊。
提到“手泐”,我联想到的是一张泛黄的纸张,上面有着工整的毛笔字迹,伴随着淡淡的墨香。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书写时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类似“手泐”的词汇可能包括“handwritten letter”(英语)、“lettre manuscrite”(法语)等,它们都强调了亲手书写的特点,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手泐”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现代社会,虽然手泐的使用场景减少,但它仍然是一种珍贵的文化传承,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古雅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添一份文化的厚重感。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泐】
石头因风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纹。
【引证】
《说文》-泐,水石之理也。
裂开;解裂。
【引证】
《周礼·考工记》-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