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9:12
“是非不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分辨正确与错误。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对与错、好与坏。
“是非不分”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历史悠久,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对于道德判断和公正性的持续关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明辨是非”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是非不分”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这种品质的人或行为。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混乱、无序和道德沦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情况让我们觉得“是非不分”,这时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们的不满或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混沌的世界里,是非不分,唯有心中的灯塔指引前行。”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四周是模糊的景象,象征着“是非不分”的困境。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混乱或不确定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not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或“lacks moral judgm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是非不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明辨是非,保持清晰的判断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情感。
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实际上,对方不只是一些~的群众,还有一批造反派和大量的社会渣滓。
1.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2.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