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4:39
剪径: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剪断小路,通常用来比喻拦路抢劫的行为。在古代文学中,剪径者指的是那些在偏僻小路上拦路抢劫的盗贼。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水浒传》等,剪径常常被用来描述江湖盗贼的行为,增添故事的紧张和刺激感。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剪径一词较少使用,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出现。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犯罪学领域,剪径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犯罪行为,即拦路抢劫。
同义词:拦路抢劫、劫道、打劫 反义词:保护、救助、援助
词源:剪径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径指的是小路,剪则是截断的意思。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剪径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拦路抢劫,成为描述这一特定犯罪行为的专用词汇。
文化背景:在古代文学和民间传说中,剪径者常常被描绘为江湖中的恶人,与英雄好汉形成鲜明对比。 社会背景**:在古代社会,由于法制不健全,剪径等犯罪行为较为常见,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问题。
情感反应:剪径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危险和不安。 联想:提到剪径,可能会让人想到古代的江湖世界,以及那些勇敢对抗恶势力的英雄人物。
经历或故事:在阅读古代武侠小说时,常常会遇到剪径的情节,这些故事让我对古代社会的治安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诗歌:
月黑风高夜,剪径声声急。
英雄拔剑起,恶贼心胆寒。
视觉联想:剪径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森林小路,月光下的影子,以及紧张的气氛。 听觉联想:可能让人联想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以及突然的尖叫或刀剑交击的声音。
对应词汇:在英语中,剪径可以对应为“highway robbery”或“roadside robbery”。 使用情况:在不同的文化中,拦路抢劫的行为都有描述,但具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理解:剪径一词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使用场景,虽然在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学和理解古代文化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 重要性:对于学汉语和了解**古代文化来说,剪径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治安状况。
1.
【剪】
(形声。从刀,前声。本义:用剪刀铰断)。
同本义。本作“前”,通作“翦”,俗作“剪”。
【引证】
《说文》-剪,齐断也。 、 《诗·召南·甘棠》-勿剪勿伐。
【组词】
剪截铺、 剪筒、 剪直、 剪断、 剪鬃
2.
【径】
(形声。从彳(chì),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径,步道也。 、 《字林》-径,小道也。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礼记·月令》-审端径术。 、 《礼记·曲礼》-送丧不由径。 、 《论语》-行不由径。 、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 、 《离骚》-夫惟捷径以窘步。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 、 唐·杜甫《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
【组词】
径术、 径路、 径逾、 径行、 径界、 径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