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3:05
“乞假”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请求给予假期或休假。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的是向雇主或上级请求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许可。
“乞假”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其中“乞”字古已有之,意为请求或乞求,“假”字则指假期或休假。随着语言的发展,“乞假”逐渐被更加简洁的“请假”所替代,但在某些正式或传统的语境中仍可见到“乞假”的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上级和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乞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工作职责的尊重和对上级的礼貌请求。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文化的发展,请假变得更加普遍和灵活。
“乞假”一词可能带有一种正式和礼貌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向上级或雇主提出请求。这种情感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谨慎处理的情况,以及对个人责任的考虑。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因为家庭紧急事务不得不向公司乞假,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请假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对工作职责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乞假”融入到描述自然美景的诗句中,如:“晨曦微露,我乞假于繁忙,漫步于林间小径,聆听鸟语花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办公室门前,手中拿着请假条,表情略显紧张但充满期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办公室的键盘声和电话铃声,以及请假获批后的轻松音乐。
在英语中,“乞假”可以对应为“ask for leave”或“take leave”,在不同的文化中,请假的程序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
“乞假”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体现了语言的正式性和礼貌性,也反映了社会文化中对工作与个人生活平衡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乞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