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0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06:59
瑜不掩瑕(yú bù yǎn xi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美玉的光泽不能掩盖其瑕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优点不能掩盖缺点,或者好的事物不能完全遮掩其不足之处。
在文学作品中,瑜不掩瑕常用于评价人物或事物,强调即使有优点,也不能忽视其缺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提醒他人或自我反省,指出即使有成就也不能自满,因为总有可能存在不足。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或产品质量评估中,这个成语用于客观评价,指出作品或产品的优缺点并存。
瑜不掩瑕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原意是指忠诚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优点而掩盖缺点,也不会因为缺点而掩盖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优点不能掩盖缺点”。
在传统文化中,瑜不掩瑕**强调的是一种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态度,鼓励人们在评价他人或自我反省时,既要看到优点,也要正视缺点。这种态度在教育、管理和艺术评价中尤为重要。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平衡和客观的感觉,它提醒我们在赞美和批评之间寻找平衡,不要因为一方面的突出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瑜不掩瑕来提醒自己在评价他人或自我评价时保持公正和客观,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就而忽视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明星稀夜,瑜不掩瑕时, 人间万象,皆有其瑕瑜。”
想象一幅画面:一块美玉在光线下闪耀,但仔细观察,仍能看到其上的微小瑕疵。这种视觉联想强化了瑜不掩瑕的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n the best cannot be perfect”,强调即使最好的事物也有其不完美之处。
瑜不掩瑕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评价和自我反省时要全面和客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培养公正和平衡的思维方式。
瑕,玉之病也。瑜,其中间美者。
1.
【瑜】
(形声。从玉,俞声。本义:美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瑾瑜,美玉也。 、 《礼记·玉藻》-世子佩瑜玉。 、 《淮南子·缪称》-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也。
【组词】
瑜玉、 瑜珉、 瑜珥、 瑜佩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揜】
捕取;袭取。 同: 掩
【引证】
《说文》-揜,自关以东,取曰揜,一曰覆也。 、 《礼记·王制》-诸侯不揜群。 、 《谷梁传·昭公八年》-揜禽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揜群雅。 、 汉·刘向《说苑·修文》-取之不围泽,不揜群。
【组词】
揜群
遮蔽;掩藏。
【引证】
《礼记·檀弓》-广轮揜坎。 、 《荀子·富国》-出入相揜。 、 《二刻拍案惊奇》-忽见一个人揜揜缩缩,在那瓜地中。
【组词】
揜覆、 揜著、 揜眼、 揜匿
4.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