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49:14
词汇“受学”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语境或古文中。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受学”字面意思是指接受教育或学*知识。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或私塾中接受老师的教导。
“受学”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为简洁的“学*”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受学被视为个人成长和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受学来准备科举考试,进而获得官职。
对于我个人而言,“受学”这个词带有一种古典和庄重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学子勤奋苦读的场景,以及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研究古代教育制度时遇到过“受学”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学生的学*环境和方式。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学子的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学子受学,书声琅琅,志在四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学子坐在书桌前,认真地研读经典,周围是古朴的书架和满架的书籍。这种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琴的悠扬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学*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受学”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study under a master”(在师傅指导下学*)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通过对“受学”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教育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