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3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30:32
敲榨勒索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敲诈、榨取、勒索”,指的是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他人交出财物或其他利益。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非法获取财物的行为,强调了行为的强制性和不正当性。
在文学作品中,敲榨勒索 常被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犯罪行为,增强故事的紧张气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不公平交易或强硬要求。在法律和犯罪学专业领域,敲榨勒索 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于描述和研究相关的犯罪行为。
同义词:敲诈、勒索、强取豪夺 反义词:慷慨解囊、乐善好施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行为的侧重点不同。例如,“敲诈”更侧重于威胁和恐吓,而“勒索”则更强调通过某种手段迫使对方交出财物。
敲榨勒索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敲诈”、“榨取”和“勒索”三个词组合而成,强调了行为的多个方面。在历史上,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描述犯罪行为时。
在文化中,敲榨勒索** 被视为一种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这个词汇在社会背景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敲榨勒索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暴力、威胁和不公平。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犯罪者的愤怒。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听说过一些关于敲榨勒索的故事,比如一些小商贩被地痞流氓敲诈勒索,这些故事让我对这种行为感到深恶痛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黑暗的街角,敲榨勒索的阴影, 贪婪的手伸向无辜的灵魂。”
敲榨勒索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街角、威胁的语气和高声的恐吓,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这个词汇的强烈印象。
在英语中,敲榨勒索 可以对应为 "extortion" 或 "blackmail",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被用来描述类似的犯罪行为。
敲榨勒索 这个词汇在我对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准确地描述一种特定的犯罪行为,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能够更准确地使用它,并在创作中灵活地运用它。
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1.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敲,击头也。 、 《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夺之杖以敲之。 、 《吕氏春秋·当务》-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僧敲月下门。 、 、 、 、 清·黄宗羲《原君》-敲剥天下。
【组词】
敲扑、 敲丝、 敲枰、 敲翻
2.
【榨】
压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
【引证】
《广韵》-榨,打油具也。
【组词】
榨斗、 榨床、 榨盘
3. 【勒】
4.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