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2:25
“不失”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没有失去某物或某种特性。基本含义是在进行某项活动或处于某种状态时,仍然保持原有的品质、特性或状态。
在不同语境下,“不失”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不同,例如“保持”更强调主动性和持续性,而“不失”则更强调结果和状态的稳定性。
“不失”作为一个复合词,由“不”和“失”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不”表示否定,“失”表示失去。随着语言的发展,“不失”逐渐被用来描述在某种情况下仍然保持原有状态的概念。
在中华文化中,“不失”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和“恒常”相联系,强调在变化中保持稳定和平衡。在社会交往中,“不失”也常用来评价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是否得体和稳定。
“不失”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传达了一种稳定、可靠和持续的印象。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其本色,或者一个产品在长时间使用后仍然保持其性能。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教学多年后,对学生的关心和热情不失,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不失”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失”: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
他的笑容,温暖不失。
风雨兼程,坎坷无数,
他的信念,坚定不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一个人在风雨中仍然保持微笑的画面,传达“不失”的坚韧和乐观。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稳定、旋律不变的曲子,来体现“不失”的恒定感。
在英语中,“不失”可以对应为“not lose”或“remain”,例如“He remains kind despite the challenges”(尽管面临挑战,他依然善良)。不同文化中,对于保持原有状态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失”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这个词在描述稳定性和持续性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不失”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概念,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精确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