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2:13
词汇“救公饥”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拯救公共饥饿”或“解决公共饥饿问题”。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个字面意思进行。
“救公饥”字面意思是指采取措施解决公共饥饿问题,即在社会层面上帮助那些因缺乏食物而饥饿的人们。
由于“救公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可能是在讨论社会福利、慈善活动或政府政策时,特别是在涉及食物援助和饥饿救济的语境中。
由于“救公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救”(拯救)、“公”(公共的)和“饥”(饥饿)三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救公饥”可能与社会责任、慈善行为和政府责任相关联。在讨论如何应对社会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时,这个词汇可能会被提及。
“救公饥”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关注,激发同情心和责任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帮助的人们和那些致力于改善社会状况的组织和个人。
由于“救公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如果个人参与了食物捐赠、志愿服务或其他形式的慈善活动,可能会间接与这个概念相关联。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救公饥”作为一个主题,探讨社会责任感、人道主义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饥饿的人群、食物分发点和慈善活动的场景。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温暖、鼓舞人心的旋律,以增强与“救公饥”相关的正面情感。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主题和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如食物援助、社会救助和人道主义行动。
“救公饥”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特别是饥饿和贫困问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讨论社会问题,激发我们为改善社会状况做出贡献的意愿。
1.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2.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3.
【饥】
(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饑,谷不熟为饑。 、 《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饥。 、 《诗·小雅·雨无止》-降丧饥馑。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 、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 《淮南子·天文》-四时不出,天下大饥。 、 《汉书·翼奉传》-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
【组词】
饥荒;饥馁、 饥时得一口、 饥氓、 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