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00:58
*浇风俗*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浇风”和“俗”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社会风气变得浮、不淳朴。其中,“浇风”指的是风气变得浮,“俗”则是指俗变得不淳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败坏,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变得浅*和功利。
在文学作品中,*浇风俗** 常用来批评社会的不良风气,如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当前社会现象的不满或担忧。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伦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讨论社会变迁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
同义词:
反义词:
*浇风俗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意义——批评社会风气的不良变化——始终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浇风*俗* 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仁”相对立。儒家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而浇风俗则被视为对这些价值观的背离。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忽视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的现象。
*浇风俗**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忧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社会的堕落和人们道德的沦丧。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带有批判和反思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听到长辈们用*浇风俗** 来形容现代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如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或者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倾向。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他们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担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浇风俗**:
浇风*俗侵蚀心,
传统美德何处寻?
愿挽清风归故里,
重塑淳朴人间情。
在视觉上,*浇风俗** 可能让人联想到灰暗的城市景象,人们匆忙而冷漠的面孔。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沉重的叹息声或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性讨论。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decadence”(堕落)或“corruption of morals”(道德败坏)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浇风俗*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它不仅是一个批评性的表达,也是一个反思和呼吁。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同时也提醒我要保持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追求。
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1.
【浇】
(形声。从水,尧声。本义:沃灌,灌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浇,沃也。 、 李贺《浩歌》-有酒唯浇赵州土。 、 欧阳修《洛阳风俗记》-浇花亦自有时。
【组词】
浇花、 浇溉、 浇沃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薄】
4.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