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6:57
惊疑: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惊”表示突然的震动或害怕,“疑”表示怀疑或不确定。结合起来,“惊疑”描述的是一种因突然的**或信息而产生的既惊讶又怀疑的心理状态。
“惊疑”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惊”和“疑”在中文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心理状态的词汇。
在**文化中,“惊疑”常常与对权威或传统的挑战相关联,反映了个体在面对新信息或变化时的复杂心理。
“惊疑”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的,既有对未知的好奇,也有对可能的威胁的恐惧。这种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对**的深入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听到关于朋友的一个惊人秘密,当时的心情就是惊疑交加,既想知道更多,又害怕真相。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惊疑”来描绘一个神秘的场景,如: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一阵风过,树叶惊疑。 不知是何物,悄然来临, 心中波澜,难以平息。
视觉上,“惊疑”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眉头紧锁,眼神闪烁不定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紧张的背景音乐,伴随着突然的沉默。
在英语中,“惊疑”可以对应为“astonished and doubtfu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状态相似。
“惊疑”是一个描述复杂心理状态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