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0:59
词汇“息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典文学和文言文中仍可见其身影。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息偃”进行深入分析。
“息偃”字面意思是指停止、休息。其中,“息”意为停止、休息,“偃”意为倒下、停止。两者结合,通常指事物或活动的停止或休息状态。
“息偃”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息偃”的使用频率降低,被更通俗的词汇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息偃”常与和平、安宁的意象相关联,如“息偃兵戈”常用来形容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时期。
“息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安详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疲惫后的休息,或是动荡后的平静。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息偃”这个词,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这个词常常出现,让我感受到古代文人的语言韵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息偃”:
夜幕降临,星辰息偃,
万籁俱寂,唯余风声。
“息偃”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夕阳下,疲惫的旅人在树下休息,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微风轻拂树叶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息偃”的词汇,但类似的意象和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英语中的“rest”或“cease”。
“息偃”是一个富有古典韵味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深厚底蕴,并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增添语言的韵味。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