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55
息交绝游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停止交往,不再出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如疾病、贫困、隐居等)而断绝与外界的社交活动,选择过一种隐居或深居简出的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息交绝游 常用来描绘隐士或高人的生活状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就有类似的意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个人生活选择或社会交往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人的社交行为和生活方式。
息交绝游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息交”和“绝游”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停止交往和不再出游。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隐士的生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居是一种被推崇的生活态度,尤其在文人墨客中较为常见。息交绝游 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生活选择,即通过减少社交活动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联想到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它可能引发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或是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息交绝游 可能被一些人用作应对压力和焦虑的一种方式,通过减少社交活动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例如,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周末或假期时减少外出,专注于个人兴趣和家庭生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山居岁月长,息交绝游心自宽。
竹影摇曳处,独酌月下杯中欢。
息交绝游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山间小屋前,四周是静谧的自然风光,鸟鸣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ermit”(隐士)或“recluse”(隐居者),它们也描述了类似的生活状态,即远离社会,独自生活。
息交绝游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平静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尽管我们可能不会完全采取这种生活方式,但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关注内心的需求。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
3.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
4.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