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22:1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2:13:54
词汇“异言”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没有明确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根据字面组合,“异”通常指不同或异常,“言”指言语或话语,因此“异言”可能指的是不同的言论或异常的话语。然而,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
由于“异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与主流观点或传统言论不同的言论。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异言”不常用,以下示例句子可能不完全准确或自然:
由于“异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踪。它可能是由“异”和“言”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不同的言论。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异言”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与主流文化或官方言论不同的声音,可能带有一定的批判或挑战意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异言”可能带来一种新颖或挑战常规的联想,可能激发好奇心或引起争议。
由于“异言”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能较少。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异言”用作表达不同观点或挑战传统观念的象征:
由于“异言”不常用,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异言”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于各种语言中,用于描述不同的言论或观点。
“异言”作为一个不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误解。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