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9:3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31:39
因循苟且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因循”和“苟且”。
结合起来,因循苟且 描述的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即不愿意改变现状,只求暂时应付,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传统文化中,因循苟且 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品质,特别是在强调勤奋和进取的儒家文化中。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只求安逸的人。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懒惰、不思进取的形象。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改变和进步的渴望,同时也提醒人们避免陷入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因循苟且,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方法,这导致团队的整体效率不高。这种情况促使我更加重视积极进取的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因循苟且”融入到描述自然景物的诗句中,如:“春风不改旧时波,因循苟且度日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懒散人物的画面,或者一段缓慢、沉闷的音乐,来表达因循苟且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ck in the mud”或“set in one's way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一种不愿意改变的态度。
因循苟且 这个词汇提醒我们要避免消极的生活态度,鼓励我们积极进取,不断寻求改变和创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
我们的文化或者只能产生我这样~的家伙,而不能产生壮怀激烈的好汉。
1.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
2.
【循】
(形声。从彳,盾声。彳(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循,行顺也。 、 《庄子·天道》-循道而趋。 、 《庄子·列御寇》-循墙而走。 、 《书·顾命》-率循大下。 、 《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 、 《淮南子·原道》-循天者,与道游者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 《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 、 《聊斋志异·促织》-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 清·姚鼐《登泰山记》-循以入。
【组词】
循轨、 循箫
3.
【苟】
(形声。从艸,句(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苟,苟草也。 、 《急就篇》。注“苟,草名也。”-苟贞夫。
随便,轻率。
【引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组词】
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
4.
【且】
用在句末,相当于“啊”。
【引证】
《诗·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