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6:45
“敷衍塞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做事不认真,只是表面上应付,用不真诚的态度来应付责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工作或处理事务时缺乏诚意和责任感,只是为了应付了事。
在不同的语境中,“敷衍塞责”可以有不同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或行为方式;在口语交流中,它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不负责任;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它可能用来分析工作态度或团队合作的问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例如“马虎”可能更侧重于粗心大意,而“搪塞”则可能更侧重于故意回避问题。
“敷衍塞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敷衍”和“塞责”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敷衍”指的是展开、铺开,后来引申为做事不深入、不细致;“塞责”则是指应付责任,不认真对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成语,用来形容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敬业”和“诚信”,因此“敷衍塞责”这种行为是被批评和反对的。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和竞争的激烈,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个人信誉的下降和职业发展的受阻。
“敷衍塞责”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懒惰、不负责任和不诚实。它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某人的整体评价,以及对其工作或行为的信任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同事或朋友在工作中敷衍塞责,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破坏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的影响,并在自己的工作中避免类似的态度。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敷衍塞责”作为一个角色的特点来描绘,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示这种态度带来的后果,从而增强作品的深度和现实意义。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工作中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样子,这种形象可能会通过漫画或插画来表现。在听觉上,可以通过对话或旁白来传达这种态度,例如在广播剧或电影中,通过角色的语气来表现其敷衍塞责的行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irk responsibility”或“half-hearted effort”,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同文化中对这种行为的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为这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
通过对“敷衍塞责”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中的意义。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不负责任的行为。
委员共知其事体之难,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1.
【敷】
(形声。从攴(pū),表示与动作有关。“搏”是“布列”的意思,在字中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施予;给予)。
同本义。
【引证】
《书·康王之诰》-勘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 、 《诗·商颂·长发》-敷政优优,百禄是道。 、 皮日休《原弈》-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
【组词】
敷民、 敷施、 敷锡、 敷教
2.
【衍】
(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水流入海)。
水循河道流汇于海。
【引证】
《说文》-衍,水朝宗于海貌也。 、 《书大传》。注:“犹溢也。”-至今衍于四海。 、 《太玄·法》。注:“达也。”-水直衍。
3.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
4.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