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8: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8:06:07
“压倒元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压倒元代的白居易”,用来形容诗文或其他作品的卓越,超越了前人的成就,特别是指超越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作品的高水平和卓越性,以至于能够超越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文学领域,这个成语常用来评价某人的作品非常出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在口语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成就非常突出,超越了前人。在专业领域,如艺术、文学批评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具体评价作品的质量。
同义词:出类拔萃、卓尔不群、超群绝伦 反义词:平庸无奇、不足为奇、一般般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出类拔萃”强调的是在同类中脱颖而出,“卓尔不群”强调的是与众不同,“超群绝伦”强调的是超越常人,而“压倒元白”则特指超越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压倒元白”这个成语源自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赞美,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这个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后人对文学作品高标准的追求和评价。
在文化中,白居易被视为文学巨匠,其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高峰。因此,“压倒元白”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文学成就的极高评价,也反映了人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不断超越前人。在文学创作中,这个成语可以激发作者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学术研究中,我曾经用“压倒元白”来形容一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其深度和广度都超越了前人的研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突破。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笔下生花,诗篇压倒元白,流传千古,不负韶华。”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卷,上面绘有白居易的诗句,而旁边则是现代诗人的新作,两者对比,展现出新时代的文学风采。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rpassing the classics”或“outshining the greats”,但这些表达没有“压倒元白”这样具体的文化指向和历史深度。
“压倒元白”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鼓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同时也激励我们在自己的领域追求卓越。
时元、白俱在,皆赋诗于席上。唯刑部杨汝士侍郎后成。元、白览之失色。……汝士其日大醉,归谓子弟曰:‘我今日压倒元、白。’
辞章~。
唐宝历年间,杨嗣复在新昌里宅邸宴客,诗人元稹、白居易也在座。宾客们在一块赋诗助兴,邢部侍郎杨汝士的诗最后写成。元稹、白居易一看大惊失色,杨汝士特别高兴,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对子弟说:“我今日压倒元白。”
1. 【压】
2.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3.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4.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