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7:29
名人效应是指名人的言行、形象或成就对公众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导致产品销售增加、观点被广泛接受或社会**得到推动。名人效应通常基于名人的知名度、魅力和信誉。
名人效应这个词源于对名人影响力的观察和研究。随着媒体和娱乐产业的发展,名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这个词也变得更加常用。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名人效应尤为显著。名人代言成为品牌推广的常见手段,名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也常常成为公众模仿的对象。
名人效应往往让人联想到成功、魅力和影响力。它可能激发人们的向往和模仿,也可能引发对过度商业化和名人崇拜的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名人效应无处不在。例如,选择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可能仅仅因为自己喜欢的名人代言了它。
在诗歌中,名人效应可以被用来比喻个人或集体的影响力:
他的话语,如明星般闪耀, 在人群中激起层层波涛。 名人效应,无声却有力, 改变世界,只需一瞬。
名人效应可以通过名人代言的广告、名人参与的电视节目或音乐视频来体现。这些视觉和听觉材料往往能够迅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在不同文化中,名人效应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力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倾向于崇拜体育明星,而其他文化可能更看重娱乐明星。
名人效应是一个强大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影响商业和消费,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理解和利用名人效应对于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效】
(形声。从攴(pū),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 、 《史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
【组词】
效力;效绩、 效玺、 效己、 效芹
4.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