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4:29
“名伶”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著名的戏曲演员,尤其是指那些在戏曲界有很高声望和技艺的表演者。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戏曲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名伶”常常被用来描绘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或者作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对戏曲演员的赞誉。在专业领域,如戏曲研究或表演艺术评论中,“名伶”则是一个专业术语,用来指代那些在戏曲艺术上有杰出贡献的演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名角”和“名优”更侧重于戏曲界的特定称谓,而“名演员”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包括电影、电视等其他领域的著名演员。
“名伶”一词源于**古代,最早出现在戏曲文献中,用来指代那些在戏曲表演上有卓越才能的演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对戏曲演员的赞誉。
在**传统文化中,戏曲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名伶们往往被视为文化的传承者和艺术的象征。他们的表演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教育。在社会背景中,名伶的地位往往与他们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力紧密相关。
提到“名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那些在舞台上光彩夺目、技艺超群的演员。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佩和赞叹,因为它代表了艺术的高度和人类才能的极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有幸观看过一位名伶的现场表演,那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体验。她的表演不仅技艺高超,而且情感丰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名伶”:
舞台上的名伶,
如流星划过夜空,
一曲终了,
余音绕梁,
观众的心,
被深深触动。
提到“名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位身着华丽戏服的演员,在灯光下翩翩起舞,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iva”或“star”,它们分别指代歌剧中的女高音或电影、音乐界的明星。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和含义有所不同,但都代表了在各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
通过对“名伶”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戏曲艺术的精髓,也反映了社会对艺术家的尊重和崇敬。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对这类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的运用和理解。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伶】
(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伶,弄臣也。 、 《韩诗·车邻》-寺人之伶。 、 《国语·鲁语》-令伶箫咏歌。 、 《诗·简兮序》-仕于伶官。 、 《国语·周语》-问之伶州鸠。
【组词】
伶官、 伶工、 伶伦、 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