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24
刻手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专业术语或者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刻"通常指雕刻或刻画,"手"可以指人或技艺。因此,"刻手"可能指的是从事雕刻工作的工匠或艺术家,或者指雕刻的技艺本身。
在不同的语境下,"刻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刻手"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对雕刻技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精通雕刻的人。在古代,雕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因此"刻手"可能在当时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称谓。
在**传统文化中,雕刻艺术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石雕、木雕还是玉雕,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刻手"作为雕刻艺术的代表,承载了人们对精湛技艺的尊重和对艺术创作的敬仰。
提到"刻手",我联想到的是那些在静谧的工作室里,专注地用工具在材料上雕刻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生命力和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工匠精神的力量。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刻手"这个词汇,但在参观艺术展览或阅读相关书籍时,我会对那些雕刻作品背后的刻手们表示敬意,他们的技艺和创造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刻手":
在静默的夜里,刻手挥舞着他的刀,
在木头上刻画出星辰的轨迹。
每一刀都是对宇宙的致敬,
每一划都是对时间的追忆。
视觉上,"刻手"让我联想到那些精细的雕刻作品,如木雕的佛像、石雕的狮子等。听觉上,我可能会想象到雕刻时工具与材料摩擦的声音,那种细微而有节奏的声响。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刻手"的词汇,但可以用"sculptor"或"carver"来表示雕刻家。这些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即指那些从事雕刻艺术的人。
通过对"刻手"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意义。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在特定的领域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