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2:10
词汇“刻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刻截”的字面意思是指刻画或截取某物的形状或特征。它可能来源于雕刻艺术,指的是在材料上刻出特定的形状或图案,或者从整体中截取一部分。
由于“刻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精细的雕刻工艺或者对事物特征的精确捕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艺术、雕塑或设计中,可能会使用到类似的表达。
“刻截”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雕刻技艺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现在更多地出现在特定的艺术领域。
在**的传统文化中,雕刻艺术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刻截”可能与这种文化背景有关。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有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刻截”可能会引起对精细工艺和艺术创作的联想,带来一种对美的欣赏和对技艺的尊重。
由于“刻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刻截”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如“山川刻截,云霞织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艺术家在木头上刻截出复杂的图案;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首曲子中精细的旋律变化,如同刻截出的音符。
由于“刻截”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进行比较。
“刻截”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对狭窄,主要与艺术创作和精细工艺相关。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特定领域的理解,但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用。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