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30:14
“嚣喧”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形容声音大而杂乱,喧闹不安。它通常用来描述环境或场合中的嘈杂声,如人群的喧哗、市场的叫卖声等。
“嚣喧”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演变过程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变迁。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左传》等,已有使用“嚣”字来形容声音的用法。
在**文化中,“嚣喧”常常与热闹、喜庆的场合联系在一起,如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同时,它也可能与混乱、无序的状态相关,如战争、暴乱等。
“嚣喧”一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嘈杂和混乱。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节日庆典,它也可能带来正面的联想,如欢乐和热闹。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嚣喧”来形容一个过于吵闹的环境,如电影院外的等候区或繁忙的街道。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嚣喧”:
夜幕降临,城市的嚣喧渐渐沉寂,
星光点点,映照着宁静的心。
想象一个繁忙的市场,人们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嚣喧的画面。这种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或音频记录下来,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嚣喧”的含义。
在英语中,与“嚣喧”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lamor”或“hubbub”,它们也用来形容嘈杂的声音和混乱的场景。
通过对“嚣喧”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声音和环境的描述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嚣喧”这一词汇。
1.
【嚣】
(会意。从棘,从页。棘(jí),众口。页,人头。表示众口喧嚣。本义:喧哗,声音响而闹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嚣,嚣声也。气出头上。 、 《周礼·司武虎》-禁其门嚣者。 、 《左传·成公十六年》-在陈而嚣。 、 《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嚣尘。 、 《国语·楚语》-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 《诗·小雅·车攻》-选徒嚣嚣。 、 《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组词】
嚣争、 嚣湫、 嚣鄙、 嚣号
2.
【喧】
(形声。从口,宣声。“宣”有“宣扬”义,也有表义作用。本义:声音大而嘈杂)。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喧,大语也。 、 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北周·庚信《同州还》-上林催猎响,河桥争渡喧。 、 宋·王安石《金山寺》-夜风一何喧,大舶双橹。 、 陆游《喜雨》-蛙蛤徒自喧,蛟龙卧如蛰。
【组词】
喧议、 喧埃、 喧吓、 喧卑、 喧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