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1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12:13
桀贪骜诈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综合起来,桀贪骜诈 形容一个人既暴虐贪婪,又傲慢奸诈,是一个极其负面的评价。
在文学作品中,桀贪骜诈 常用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恶劣的人物,如反派角色或历史上的暴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政治或道德问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这个词汇用于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或政治家的品行。
桀贪骜诈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古代汉语的根源。在古代文献中,这些字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恶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桀贪骜诈** 这样的词汇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和品行的重视。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描述常用来警示人们远离恶行,追求高尚的道德标准。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情感,如厌恶、恐惧和警惕。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暴君或现代社会中的腐败分子,引发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问题、历史**或个人经历时,可能会被用来形容某些人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桀贪骜诈,人心之毒, 历史长河,铭记其恶。 正道沧桑,终将昭彰, 善恶有报,天理循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暴君的画面,充满压迫和恐惧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历史叙述或严肃的讨论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负面描述词汇如“tyrant”(暴君)、“corrupt”(腐败的)等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桀贪骜诈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强烈的负面色彩,用于形容那些行为极其恶劣的人。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评价。虽然现代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在特定的语境和讨论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1.
【桀】
鸡栖的木桩。
【引证】
《诗·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桀。
小木桩。
【引证】
《墨子》-城希裾门而直桀。
2.
【贪】
(形声。从贝,今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贪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贪,欲物也。 、 《方言一》-晋、魏河内之比,谓惏曰残。楚谓之贪。 、 《墨子·非儒下》-贪于饮食,惰于作务。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贪货弃命。 、 《楚辞·离骚》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 、 《韩非子·十过》-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
【组词】
贪赃、 贪便宜;贪得无厌;贪冒、 贪鄙、 贪汙、 贪墨、 贪夫徇财
3.
【骜】
(形声。从马,敖声。本义:好马,良马)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注:“千里马也。王者乘之游敖,因曰骥骜也。”-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组词】
骜放
放纵奔驰。
【引证】
《楚辞·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4.
【诈】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诈,欺也。 、 《尔雅》-诈,伪也。 、 《荀子·脩身》-匿行曰诈。 、 《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 、 《吕氏春秋·义赏》-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 《吕氏春秋·务本》-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 《聊斋志异·狼三则》-禽兽之变诈。
【组词】
诈端、 诈掯、 诈哄、 诈伪、 诈力、 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