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7:41
“以卵击石”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拿鸡蛋去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它强调的是弱者与强者对抗时的无望和危险。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行为,如古代的忠臣义士对抗暴政。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警告某人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或者嘲笑某人的不自量力。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政治分析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战略上的劣势和不可避免的失败。
同义词:螳臂当车、飞蛾扑火
反义词:量力而行、审时度势
“以卵击石”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以卵投石,不谓之勇,谓之愚。”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力量对比和智慧选择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不自量力的经典说法。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明智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情况,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它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精神。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悲壮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明知前路艰难却依然选择前行的人,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理性评估自己的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劝告朋友不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挑战困难的任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以卵击石,虽败犹荣,英雄的泪,洒在无悔的路上。”
想象一个脆弱的鸡蛋与坚硬的石头碰撞的画面,伴随着一声清脆的破裂声,这个成语的视觉和听觉联想立即浮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throw straws against the wind”,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无力感和不自量力的意思。
“以卵击石”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传达了力量对比的悬殊,还蕴含了对于智慧和勇气的深刻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
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安得不败乎?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他到齐国去的路上碰到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他脸色不好,不宜前去。墨翟根本不相信他的这一套,说算命先生是迷信,迷信是战胜不了真理的,拿迷信来否定真理就好比“以卵击石”,对真理毫无损伤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卵】
(象形。小篆字形像卵。本义:卵子,特指蛋)。
蛋。
【引证】
《说文》-卵,凡物无乳者卵生。 、 《国语·鲁语》。注:“未孚曰卵。”-鸟翼鷇卵。 、 《史记·龟策传》。索隐:“鸡子也。”-梁卵焍黄。 、 《礼记·内则》-濡鱼卵酱。 、 《论衡》-卵壳孕而雌雄生。 、 《荀子·劝学》-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组词】
卵袋、 卵清、 卵用鸡
3.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
4.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