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4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40:23
减黜(jiǎn ch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减少、降低或罢免。在古代官场中,减黜通常指官员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罢免。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可以泛指任何形式的降低地位、权力或荣誉。
减黜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减”意味着减少,“黜”意味着罢免或驱逐。在古代官场文化中,减黜是一个常见的政治手段,用于处理失职或犯罪的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泛化,可以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地位或权力的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减黜常常与道德评价和政治正义联系在一起。一个官员被减黜,往往被视为对其行为的惩罚,同时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在现代社会,减黜更多地与法律和纪律处分相关联。
减黜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权力和地位的丧失。对于被减黜的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个人和职业上的重大打击。对于旁观者来说,这个词可能引发对正义和公平的思考。
在职场中,减黜可能是一个敏感话题,尤其是在讨论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时。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组织内部的权力动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减黜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减黜风云变,人生几度秋凉。
减黜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被贬谪的场景,如穿着官服的人在风雨中孤独行走的画面,或是古琴曲中低沉哀婉的旋律,传达出失落和无奈的情感。
在英语中,与减黜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demote”或“dismiss”,但这些词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与减黜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权力和地位的降低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减黜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反映了社会对权力和地位变动的态度。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深入分析减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黜】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降职或罢免。
【引证】
《说文》-黜,贬下也。 、 《玉篇》-黜,贬也,下也。 、 《虞书》。传:“退其幽者。”-黜陟幽明。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何以黜朱于朝。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 、 高适《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 、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涉不闻。
【组词】
罢黜百家;黜落、 黜升、 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