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52
“免黜”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免”和“黜”两个字组成。其中,“免”意味着解除、免除,而“黜”则指罢免、贬斥。因此,“免黜”的基本含义是指解除某人的职务或地位,通常带有贬义,意味着某人因不当行为或能力不足而被撤职。
在文学作品中,“免黜”常用于描述政治斗争或官场失意,如“他被免黜出朝廷,从此远离权力中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政治学中,它是一个精确描述官职变动的术语。
同义词中,“罢免”和“撤职”更侧重于官方的、正式的解除职务,而“解职”则可能包含非正式的、个人层面的解除。反义词则代表了与“免黜”相反的动作,即赋予某人更高的职位或地位。
“免黜”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黜”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贬也”,而“免”字则有“去也”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免黜”,专门用于描述职务的解除。
在**传统文化中,官职的得失往往与个人的荣辱紧密相连。因此,“免黜”不仅是一个职务变动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能力和道德的评价。
“免黜”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失败、失落和耻辱。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权力斗争、不公和腐败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免黜”这个词,但在讨论政治新闻或历史**时,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免黜”来描绘一个英雄的陨落:
昔日辉煌如烟散, 免黜声中泪满襟。 英雄末路谁知晓, 唯有风声诉悲音。
想象一个古代官员在免黜后,孤独地走在荒凉的古道上,背景音乐可能是悲凉的古琴曲,这样的场景和音乐能够很好地传达“免黜”带来的情感和联想。
在英语中,与“免黜”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dismissal”或“removal from office”,但这些词汇缺乏“免黜”所特有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免黜”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社会意义。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掌握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