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4:56
“今愁古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现代的忧愁和古代的遗憾。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对于过去和现在的不满或遗憾,表达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纠葛。
“今愁古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时间和情感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跨越时空情感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人们常常对历史和现实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感慨。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情感纠葛,反映了文化中对于过去和现在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复杂。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法改变的历史和现实中的遗憾,以及人们对于这些情感的深刻体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让我深刻体会到“今愁古恨”的情感。例如,我曾参与过一个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项目,那些被遗忘的建筑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无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今愁古恨,岁月悠悠,
历史的尘埃,现实的忧愁。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些古老的建筑和沉重的音乐,如古筝的旋律,它们都能唤起对过去和现在的深刻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modern sorrows and ancient regrets”。
“今愁古恨”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情感纠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1.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3.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4.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