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1:32
词汇“式歌式舞”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式歌式舞”可以理解为“以某种形式或风格的歌唱和舞蹈”。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字面意义进行。
“式歌式舞”字面意思是指按照特定形式或风格的歌唱和舞蹈。这里的“式”可以理解为“形式”或“风格”,而“歌”和“舞”分别指歌唱和舞蹈。
由于“式歌式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种特定的艺术表演形式,如古典舞剧或民族歌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艺术或文化讨论中。
由于“式歌式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式”和“歌舞”组合而成的新词汇,用于描述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式歌式舞”可能指代某种传统的或官方认可的艺术形式,如宫廷舞蹈或官方庆典中的表演。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仪式感和艺术美感。它可能唤起对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尊重和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参与或讨论特定的文化艺术活动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式歌式舞,古老的旋律在夜空中回响。”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群人穿着传统服饰,在舞台上以特定的形式和节奏歌唱和舞蹈。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来描述特定的艺术表演形式,如日本的“能剧”或印度的“卡塔克舞”。
“式歌式舞”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特定艺术表演形式的框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和理解艺术和文化现象。
遐迩大小一心,同欢同喜逸豫,式歌式舞。
三江靡浪,五岭奚尘,~,仁哉至仁,公其飨福,于万斯春。(南朝·陈·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
1.
【式】
(形声。从工,弋(yì)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式,法也。 、 《周书·谥法》-式,法也。 、 《诗·大雅·下武》。传:“法也。”-下士之式。 、 《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三曰筮式。 、 《周礼·典妇功》-掌妇式之法。 、 《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九式。
【组词】
式度、 式则
2.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
3.
【式】
(形声。从工,弋(yì)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式,法也。 、 《周书·谥法》-式,法也。 、 《诗·大雅·下武》。传:“法也。”-下士之式。 、 《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三曰筮式。 、 《周礼·典妇功》-掌妇式之法。 、 《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九式。
【组词】
式度、 式则
4.
【舞】
(形声。从舛(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同本义。
【引证】
《礼记·乐记》-舞,动其容也。 、 蔡邕《月令章句》-乐容曰舞
【组词】
舞旋、 舞判、 芭蕾舞;歌舞、 舞局、 舞咏、 舞头、 舞天、 舞妓、 集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