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1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14:55
词汇“亵渎”通常指的是对神圣或尊敬的事物的不敬行为,包括言语上的侮辱或行为上的冒犯。它强调了对**、信仰或道德规范的违背。
“亵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对神灵的不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对任何被视为神圣或尊敬的事物的冒犯。
在许多文化中,“亵渎”被视为严重的社会和道德问题,可能导致社会排斥或法律制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敏感性尤为重要。
“亵渎”这个词往往引发负面情感,如愤怒、厌恶和恐惧。它提醒人们尊重和保护那些被视为神圣的事物。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因对**符号的不当使用而引发的争议,这让我意识到“亵渎”行为的严重性和敏感性。
在诗歌中,“亵渎”可以用来象征对传统或权威的挑战,如:
他以亵渎之笔, 挑战旧日的神祇, 唤醒沉睡的灵魂, 在新时代的曙光中。
视觉上,“亵渎”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雕像或被玷污的圣像。听觉上,可能是教堂钟声的突然中断,或是对神圣歌曲的不和谐改编。
在不同文化中,“亵渎”的具体表现和后果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对**文本的不敬可能被视为极其严重的亵渎,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注重对社会规范的尊重。
“亵渎”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揭示了语言的力量,也反映了社会对尊重和神圣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文化尊重至关重要。
1.
【亵】
(形声。从衣,执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同本义 。也指家居所穿的便服。
【引证】
《说文》-亵,私服也。 、 班固《汉书》-思有短褐之亵。 、 《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
【组词】
亵衣、 亵绊、 亵服、 亵裘
轻慢,轻佻地亲近。
【引证】
《广雅》-亵,狎也。 、 《礼记·曲礼上》。注:“不欲人亵之。”-祭服敝则焚之。 、 宋·周敦颐《周元公集·爱莲说》-亵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这里相当于现代语的“啊”、“呀”)。 、 《封神演义》-有亵众圣,甚非尊贤之理。
【组词】
亵体、 亵尊、 猥亵、 亵狎、 亵人
2.
【诨】
(形声。从言,军声。本义:开玩笑的话) 同本义
【组词】
诨话、 诨语、 诨官、 诨耍